请联系Telegram电报飞机号:@hg4123
中超变杯赛+*+中超赛程改制_足球 飞_足球GTCC

中超变杯赛+*+中超赛程改制

2025-02-10 3:49:44 足球 飞 刚初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超变杯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超变杯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超新赛季采用小组分区赛+杯赛淘汰制度你怎么看?

这样的分组和赛制是足协考虑多方面原因才做出的决定,有疫情的原因,有国家队集训和比赛的原因,可能也有亚冠的原因。既然已经尘埃落定,不如往好的方面考虑,说不定今年的中超还有惊喜。

首先,相比于先前设想的南北分组,蛇形分组的确更公平。第一阶段,虽然两个小组各有几支传统强队被外界看好,但受外援不能归队的影响,球队更多依靠本土球员的情况下,各队之间的差距必然骤减,如果能出现混战的局面,无疑会增添不少看点。

其次,第二阶段为淘汰赛,如果不爆出几个冷门,杀出匹黑马,好像有点对不起这个赛制。期待杯赛的紧张与刺激感能从中超的比赛中产生。

最后,淘汰赛第2轮结束后,5至12名的球队既不用担心争冠保级,也不用考虑亚冠名额,可以说是无欲无求,比赛的观赏性可能会下降。但球队在没有成绩压力时,必然会多多锻炼年青球员,这对中国足球的未来也算是一件好事。

中超变杯赛+*+中超赛程改制

为压缩赛程,各支球队分别能减少10场比赛,足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至于分组是否合理,众说纷云,任何方案都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令各俱乐部满意,打铁还须自身硬,在球队硬实力上下足功夫是重点。国足在世预赛小组抽签中不也曾经抽得上上签吗?我们的媚体不也欢心鼓舞吗?结果不也是大失所望吗?

特殊情况的特殊赛制吧,今年都快过一半了,往后还有亚冠比赛和国家队的比赛要考虑甚至考虑下赛季的备战,可以理解!

不过有意思的是,可能出现常规赛全赢无法保证夺冠,甚至亚冠资格都不一定拿到的情况!这种赛制有一定的意外发生,很可能还有黑马出现吧!

而在第二阶段第2轮交叉赛中,5-12位的排位赛可能球队失去动力,因为他们既和冠军、亚冠无缘,又和保级无关,比赛可能变得没意思。足协要考虑怎么去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足协安排U23球员参加冬天杯赛,中超俱乐部为了冬训会否搭好“过墙梯”?

当然,这样的新规必然会引起部分俱乐部的不满,甚至会有俱乐部想出更好的对策。在U23新规第一次推出的时候,有U23首发球员就被短时间内换下,目的是能够让U23球员最少地影响球队的比赛。但是这一波“操作”完成激怒了制定U23政策之人,也没有让年轻球员获得更多的表现时间。所以,在2018年进行U23新规的“加强版”让U23球员的上场人数和外援挂钩。让中超俱乐部开始十分紧张U23球员的表现,毕竟已经难以回避使用年轻球员了。本以为,这一单使用会让俱乐部稳定和U23球员能够慢慢适应,并且顺利过渡。万万没想到的就是,U23新规再一次改变,球员将会被调离球队。而如今,又有新规U23球员将会在年底参加U23联赛,让将会准备“冬训”的俱乐部措手不及。如果没有获得中超俱乐部的支持,很大可能会派出非重要的U23球员参赛,甚至会派出更加年轻的球员参战。 您的“订阅”是我的动力,请大家“关注”本人的头条号,医学与体育相结合是特色!一起聊球,一起支持中国足球!

恒大发布新规:每场联赛外援不超2人,一线队实行末位下放制。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邀请!2月17日,恒大发布新规,规定本赛季中超每场比赛外援上场不超过2人、一线球队实行末拉下放和预备队实行首位晋升两制,我感觉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恒大全华班设想提速。根据两年前提出的全华班思路,恒大一直在稳步推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更新换代提速。恒大在引进本土球员方面不遗努力,特别是为了实现球队新老交替,一直没有停止过年轻球员的引进。新赛季,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更是不惜放弃一批当打之年的中生代球员。

2、增加本土球员上场机会。减少外援上场人数,目的当然是为了增加本土球员的上场比赛机会。引进了年轻球员,就要能让他们有机会上场比赛。否则,像早些年那种为屯积、削弱对手而引进,只会招来种种非议。每场比赛外援不超过2人,意味着整个赛季(联赛)至少增加了30人次的上场机会,这个影响肯定会非常大。

第二、恒大为什么突然提速呢?恒大在这个时间节点突然发布新规,肯定让人思考其动机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既要看到问题,又要对此作一些思考,才是客观公正的态度。

1、外因。这个外因,肯定是来自管理部门。目的,就是为了备战奥预赛和世预见赛,让更多的国脚得到联赛的锻炼。我甚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这是“投桃报李”的结果。这个“桃”,即韦世豪等多名年轻国脚。“李”,即恒大新规。

如果上述两赛小组出线,我相信下赛季的中超,恒大的新规可能将会成为管理部门的文件或者以类似恒大新规的形式,甚至更激进的措施,在所有中超俱乐部中推行,目的就是奥运会和世界杯入场劵。

2、内因。当然是为了实现恒大的全华班战略,而之所以突然提速,就是因为今年的两赛出线任务。或许,恒大从相关部门那里得到了某些指令,又或者是恒大的“帮助”某些管理部门在“试水”,取得经验后再进一步推广。

但从高价引援到全华班,恒大的做法对于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效果如何,肯定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至少有可能是恒大以牺牲联赛成绩换取全华班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或者实现,正像当初天价外援是为了吸引观众、营造市场一样,如今“去外援”化,是否会让人觉得是倒退、甚至是破坏联赛?没有了夺冠这个联赛的硬指标,全华班是否更能吸引观众、更好地营造市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么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很显然,下放制和晋升制,只是实现全华班的一个手段。但这个手段显然又与建设职业、规范的俱乐部管理缺席可能相冲突,如何平稳主教练与俱乐部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效果如何。又或者,恒大是在探索一条中国足球俱乐部建设的特色之路等等,这些问题还值得再观察。

广州恒大在响应足协政策的道路上又走在了其他俱乐部的前面。先是签下韦世豪、何超、张修维、刘奕鸣、高准翼五大年轻国脚,为球队内部的新老国脚交替做准备。再颁布末位下放制和首位晋升制来提高球队内部的竞争力,这种循序渐进的策略非常值得称赞。

首先,末位淘汰制和首位晋升制其实在上赛季已经初步实验过了,取得的效果也非常的明显。考虑到球队的老资格球员太多,新来的年轻国脚很难得到锻炼的机会。这种竞争制度不仅能够鞭策老队员,也能提高新球员的积极性,彻底做到了公平公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次,每场比赛只上两名外援等于多给了一名本土球员表现的机会。在目前的中超大环境之下,本土球员的生存越来越困难。首发名单11人,扣掉门将、外援(基本上都是固定3人)、U23球员(固定首发1人),大部分球员都只能进竞争剩下的6个名额,可谓是僧多粥少。也只有拥有保利尼奥和塔利斯卡这种超级外援的恒大才有这样的条件给本土球员多增加一个上场名额。

当然,恒大这样做也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国家集训队的翻版。很多恒大球迷也会担心自己喜爱的俱乐部变成了全华班后可能会掉进降级区。毕竟中超说到底还是外援当道,即便恒大集齐国内所有优秀的本土球员也很难跟外援抗衡。以中国足球现在的水平,全华班终究只是乌托邦式的梦想。

恒大就是走控制外援数量,用2个外援带着国奥打联赛,做出为了中国足球未来加强实战练兵的形象,让中国足协觉得一个地方队伍为了中国足球做出贡献、牺牲,所以可以大肆垄断国内优秀年轻队员,有更大的话语权。

每个队伍都需要有自己的梯队,各个地方的年轻队伍的成长都不是一瞬间的,有一个几年或者十几年的过程,其中老带中青,中坚带有才华的年轻队员,实干年轻教练带青年队伍,从中选吧优秀进入一线梯队,搞购买搞垄断不是出路,真为了中国足球好,就应该各地都有年轻梯队联赛,每个地区输送国青,国奥,国家队均衡,核心竞争力才会加强,才能出人才。

恒大新赛季公布了新的五大新政策,可以说是中超俱乐部中首创。

(一) 一线队球员固定编制24人;

(二)每场比赛18人大名单必须轮换3人;

(三)一线队实行末位下放制,每月综合评定后两位的球员下放至预备队;

(四)预备队实行首位晋升制,每月综合评定前两位的球员晋升至一线队;

(五) 2019 赛季中超联赛每场比赛上场外援不超过2人。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超联赛的每场比赛只使用2个外援,这个肯定是不包括亚冠的比赛,但足协杯会不会使用更多的外援,这个就没有明确说法,但相信现在恒大只配备保利尼奥及塔利斯卡,想要使用更多的外援都不可行,除非在杯赛上使用不能及归化而用外援身份注册的布郎宁及罗伯托-萧。而减少外援的使用就是全华班走出的第一步。

至于一线队固定编制24人,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竞争和更好地落实一线队及预备队的末位及首位替换制度,这些都是对队内的竞争有不少的提升,这样会让球员之间更努力,谁都不希望自己会成为从一线队掉队的一个人。

不过对于恒大另外一条规定觉得就有些鸡肋了,因为总感觉像足协的U23政策一样,每场比赛必须要有3名U23上场,这样导致最比赛的最后时刻很多球队选择在85分钟后换2个U23球员,让战术变得无味,当然这个换人并不是针对U23球员,但这样没有上场时间的限制都极有可能会出一最后时刻更换球员的情况。

不过无论怎样,政策出来就要尊守,如果不换够3个,相信卡帅团队就会受到处罚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超变杯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超变杯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